从三大战役看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把握大势 科学预见 -乐鱼app体育下载

2024-03-14 10:56:33  来源:   作者:金冲及、邵建斌
点击:    评论: 字体: / /

  战略思维能力,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总书记多次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要求。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解放战争中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充分彰显出这一点。2024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指出:“这次看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大战役纪念馆我都看了。三大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以经典之作载入史册。”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对这些历史都很早就了解,但还要学而时习之,反复琢磨、吸取营养,从中去提炼、去升华我们的领悟。”

图片

  三大战役战场在东北、平津和江淮地区,而指挥中枢则是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作战指挥部,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里,中国共产党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战役”。周恩来同志曾经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天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图为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同志起草的相关电报(复制件)。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第二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对整个解放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这以后,国民党当局兵败如山倒,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不论战争规模还是战果,三大战役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罕见。

  为什么三大战役会这样发展,并导致这样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人心向背这个根本因素决定的。在这场战略决战中,中国共产党坚决站在最大多数受压迫民众一边,为他们的利益而战,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同时必须看到,作战指挥也极为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三大战役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高度着眼,深思熟虑、多谋善断,妥善应对种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建立在全局性眼光之上的对事物发展总体趋势的科学预见,它要求指挥者、决策者看得远、看得准,对刚刚露头的倾向具有敏锐的识别力,并且能科学预见它的发展趋势。毛泽东同志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毛泽东同志多次作出富有远见的重大判断。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刚刚不到一年,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论持久战》,提出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将取得最终胜利。1947年,人民解放军刚刚转入战略进攻不到半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年底的中央扩大会议上以卓越的战略预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果断进行战略决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战略思维,洞察历史大势作出的重大决定。当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下半年,要不要进行战略决战?何时进行战略决战?成为摆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面前的首要问题。如果仅仅从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来看,此时,国民党军仍有365万兵力,而人民解放军只有280万,兵力对比上仍处劣势。但毛泽东同志等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看似强大、实则十分虚弱的本质,并且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军队正打算实行战略撤退而一时仍举棋不定,在转瞬即逝的关键时刻,毅然作出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定。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周恩来同志在会上详细地报告了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的要点,他以发展的眼光分析了双方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提出:“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可见,党中央已经作出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定。

  事实上,此时国民党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能部署在第一线的正规军实力已大为下降。兵力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徐州地区刘峙集团约70万余人;二是东北卫立煌集团约55万人;三是华北傅作义集团,有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山海关、西迄张家口的狭长地带上。只要把这三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解决,整个战局就可大定。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正是针对国民党军这种分布状况决定的。

  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由于思维的惯性,人们往往难以看清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冲破长期习惯了的固有观念,敢于下定与看起来比自己实力更强的对手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和勇气,没有高超的战略思维,是很难做到的。

      点击查看全文从三大战役看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

「 支持红色网站!」

乐鱼app体育下载-乐鱼app下载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